毫无疑问,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,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”。但诚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:“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、相互影响,有的还很突出,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,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,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”。这说明,中国金融质量存在较多问题,至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之间,还存在较大差距。

  正因如此,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不仅指出要害,而且明确提出要求:“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胸怀‘国之大者’,强化使命担当,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,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。”这话是不是很重?当然。它要求每位中国金融人扪心自问:心中有没有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担当?这是根本问题,是中央下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。

  必须清醒地意识到,高质量金融离不开股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育。原因:股权资本是小到企业、大到国家——所有经济体的核心资本,只有不断提高股权资本占比,企业和国家才会远离债务风险,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才会更加丰厚,经济增长潜力和新质生产力才会有效提升。所以,力挺股权资本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快速发育,至少应当是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
  但我们也必须看清一个事实:A股市场长期疲弱,与中国金融市场高品质流动性——长期资本流动性不足密切相关。所以,构建高质量的A股市场绝非证监会一家之事,它急需得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支撑,而这一点乃是世界各国股票市场的基本共识。为什么?只有中央银行才是资本流动性的不竭之源。

  诚如现代货币理论所揭示的那样:货币是主权,依据M2=基础货币×货币乘数,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,必须主要依托国家信用——基础货币去实现供给,而不能任由商业金融机构推高货币乘数去实现供给;只有央行投放的货币——基础货币才是真正的高品质货币;基础货币是国家投放的、永远不必回收的债务,其性质属于国家股权。

 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以“财政赤字货币化”批判现代货币理论。但这样的评判不仅会误导公众,同时也会误导决策,而更关键的是:评判现代货币理论的用意恐怕更在于维系“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”,维系“不给基础货币,而只推高货币乘数”的M2供给方式。这或许是非常危险的。

  基本原理是:第一,“不给基础货币,而只推高货币乘数”的M2供给方式,它必然导致金融短期化。所谓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流转速度,货币乘数越高,货币流转速度越快;货币流转速度越快,货币流转周期越短。这就是金融短期化的根源,其对应现象就是符合实体经济需求的长期资本流动性越发短缺。

  第二, “不给基础货币,只推高货币乘数”的M2供给方式,必然导致全社会债务“因短而高”。这就像建造一个木屋,木料越短,所需木料的总量越大;而且,当木料短到一定程度,木料再多也建不成木屋。对应到金融市场,当供给的流动性,其期限短到一定程度,则不管投放多少流动性都无法刺激企业信贷需求。

  由此看见,高质量的金融必须从央行改革货币政策方式做起,大量投放基础货币、尤其是长期基础货币才是中国金融市场资本流动性充裕的关键,是扭转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”现状的关键,更是资本市场健康发育的关键。

  笔者呼吁过多次:资本市场应当依托长期的资本流动性去支撑,而不能依赖短期的货币流动性去支撑。因为,资本市场依赖短期货币流动性支撑,将导致市场暴涨暴跌,资本定价失效,2015年就是重要教训。所以,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市场中的哲学观念,尤其需要懂得“金融因期限变化而改变性质”,从货币到资本是金融过程的“惊险一跃”。要完成这个“惊险一跃”,必须充分认识到:金融的本质及其价值实现,一定是创造更多的长期资本,而绝非简单地创造货币供给。